才智


理论前沿

  • 人工智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物业管理法规》课程研究——以高校思政教育为视角

    徐晓静;张彦花;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深刻内涵与理论价值日益凸显,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及时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其中,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和凝聚共识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如何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一个难点。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有效融入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聚焦《物业管理法规》课程,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其深度融合,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

    2025年27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数字化教材到数字教材:浅析职业教育教材的信息化转型路径、挑战与对策

    王小龙;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教材信息化转型是响应技术革新与政策导向双重驱动下的必然选择。本文系统梳理其转型动因及电子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三阶段演进路径,深入剖析数字教材的实践困境。针对资源同质化、平台重复建设、版权争议及教师适应性不足等现实问题,从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生态共建、教师培训和版权保护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职业教育教材的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参考。

    2025年27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数字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课程探索与研究

    马婷;仇景万;

    在当前农业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业产业链。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显著成就虽然令人瞩目,但挑战依然存在。在此情况下,对《世界经济》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分析了如何将农业数字化的元素整合到该课程中,旨在通过改革提升学生对全球经济的洞察力、经济学分析能力以及全球视野。这样的教育改革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农业数字化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以及构建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世界经济体系都至关重要。通过这些改革,可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2025年27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本科外语教材的编写与创新

    靳艳;

    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本科外语教材的编写与创新问题。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要素对职业本科外语人才提出的“外语+技术”复合能力、“跨文化+数字化”沟通素养等新要求,揭示了当前外语教材普遍存在的技术应用场景缺位、产教融合深度不足、职业能力培养断层等突出问题。本文创新性地采用“三维立体化”教材编写框架,从学科交叉维度融入行业技术标准,从能力建构维度设置“语言实训-技术操作-项目协作”分层模块,从数字赋能维度开发虚实结合的智能学习场景,通过校企双元开发、职业情境重构、动态评估反馈等实践路径,构建具有职业适应性、技术融合性和发展前瞻性的教材体系。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陕西地区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进行实证,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培养新时代“精语言、通技术、善协作”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式。

    2025年27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党建理论

  • 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主体的思考

    冯雯雯;

    学生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党员开展教育管理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其政治思想素质、能力高低、自身角色定位等直接影响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本文着眼于当前主要的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深度剖析了新形势下担任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学生党员、专业教师党员三类主体,深入剖析三类担任主体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结合担任主体的政治素质、支部类型和设置形式综合考量。

    2025年27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技术赋能背景下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

    陀子晴;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横空出世,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动能。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科研院所应把握数字化技术赋能的历史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为,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党的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党建与科研事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党建传统优势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2025年27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教学与实践

  • 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王晗;朱学伸;刘少华;闫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分子生物学》课程,依据课程的独特性质与特点,结合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深入挖掘并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展开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期为同类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27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区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刘丽萍;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独特价值,尤其对于老区高校而言,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音乐专业教学,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全面发展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分析老区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剖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路径,以期为老区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5年27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探究

    张优优;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作为高校工科、管理类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广泛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本文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提出“三四五”全流程教学模式(三个落实、四个贯穿、五个潜移默化培养)。同时,结合线上课堂、MATLAB仿真、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这种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2025年27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谢佳艺;杨静;

    本文构建具有适用性、指导性、操作性的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具体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基于CIPP模型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20名专家均完成两轮函询,专家积极性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2和0.853,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386和0.615;各指标的CR均<0.1;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院校机制”“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注重全面评价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对于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具有参考启示价值,同时提出提高建设质量的系列举措。

    2025年27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融合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专业课思政教学研究——以《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为例

    徐健;张丽群;

    将传统文化与师范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相结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本研究以张家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政教学素材开发与实践。研究路径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网,建立资源库;以深化理解为目标,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游戏活动案例集;以实践本位为引领,进行幼儿游戏传统文化教学实施与推广。研究成效包括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传统文化思政教学素材框架,促进教改深入,提高教学水平;构建了思政教学资源库,共享了教学案例;落实了师范培养,提升了育人效果。

    2025年27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学反思日志赋能《高等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

    杨军;

    教学反思日志在《高等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帮助教师发现教与学及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以促进复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重点分析了教学反思日志在《高等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给予培训提升反思意识、建立反思日志督导小组、及时跟进反思评价工作、及时开展总结反思工作几方面的应对策略,力求达到发挥教学反思日志作用,提升《高等数学》任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目标。

    2025年27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三轮驱动”教学机制构建研究

    陆春花;

    本文聚焦“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入探讨通过“三轮驱动”实现立体化教学创新实践路径,即学校和社会协同实现“全员育人”;老师从教学内容、技术、方法、评价等维度驱动课程育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信念意志并践行所学,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协同育人,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与感染力,提出以“外围协同、教师引领、学生联动”为核心的三轮驱动教学创新路径。通过分析信息时代的学习特点、国家教育导向以及思政课程现存问题,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其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5年27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思政研究

  •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途径

    王伟;李岩;

    为了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途径,提升其实效性和针对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结果表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育方式单一化、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评价机制僵化等局限性。通过课堂主渠道创新、实践育人路径、网络思政阵地建设以及文化浸润与环境营造等多元化途径,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分析认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融合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关键,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27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协同”育人理念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周德湘;姜又双;

    本文聚焦于“三协同”(管理协同、教育协同、帮扶协同)育人理念,深入探讨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路径。通过系统分析各协同维度的内涵、运行逻辑及相互关系,结合新时代学生成长特点与教育需求,提出构建组织联动、资源整合、评价优化等多层面协同机制与策略。旨在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局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全面性,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发展,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撑。

    2025年27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孔繁森精神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探索

    赵玉香;崔路;

    在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孔繁森精神作为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孔繁森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深刻内涵,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实现精神传承与价值引领。然而,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孔繁森精神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面临诸多实践困境,如资源整合存在学段衔接不畅、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应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教学资源库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有效推进基于孔繁森精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应用,需构建学段衔接的资源整合机制,强化系统性资源开发,完善多元应用机制并探索创新路径。同时加强师资协同与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孔繁森精神教学资源库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发挥更大效能,推动孔繁森精神育人价值从“有效覆盖”向“深度浸润”的迭代升级。

    2025年27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探索DeepSeek赋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滕茜茜;

    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文本分析法剖析DeepSeek赋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DeepSeek凭借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助力高校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高校通过构建智能化教育资源库、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创新互动教学模式等策略,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实践方向。

    2025年27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戴杰;

    为探究数字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精准化育人体系和协同化治理平台,可有效提升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需通过强化数据安全治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完善技术伦理规范等策略破解技术应用中的潜在风险,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撑。

    2025年27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美育视域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器乐》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

    杨柳青;刘海成;

    新时代如何站在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器乐》课堂教学,以进一步推动高校美育水平与育人效能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聚焦冀东地区的非遗代表——评剧、滦州皮影与乐亭大鼓,剖析其在高校《器乐》课程中的融入现状与存在困境,如文化转化不足、思政内容表浅、师资文化素养欠缺及学生文化认同局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美育视域下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第一,构建跨学科融合与文化体验并重的课程体系;第二,打造集劳动教育、心理健康与美育协同推进的育人机制;第三,探索“校地协同+数字赋能+动态评价”的综合改革模式;第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从课堂层面与制度建设双线推进,丰富高校美育内容,为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与育人保障。

    2025年27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移动融媒体应用技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调查研究

    郭媛媛;陈雪纯;

    当前我国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尤其是移动融媒体的出现,让每一个主体都能成为媒体和人群的中心和焦点,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对广西5所高校10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深入研究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分析其问题和成因,并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建设、强化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移动融媒体阵地建设及强化构建多维立体的移动融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平台等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建议。

    2025年27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

  • STEAM理念下的研究生航空航天科学素养“双擎”培养路径探究

    樊芸廷;

    在科技创新驱动的时代,航空航天领域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研究生作为该领域的储备力量,其科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STEAM理念通过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领域知识,以跨学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特点,为研究生航空航天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探讨将STEAM理念融入线上线下“双擎”培养路径,整合全媒体技术与航空航天科普资源,融入红色教育资源,旨在打造创新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新时代培养模式,为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培养高素质接班人。

    2025年27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教学力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张新玲;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需要随着新质教学力的发展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是高职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关键抓手,新质教学力则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反哺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二者存在关联性。然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仍面临着现实困难。鉴于此,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及其发展现状,并阐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与新质教学力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基于新质教学力,构建“专业力-德行力-贡献力”协同发展的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促使高职院校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术引领者”“价值塑造者”及“社会服务者”的复合角色转型。

    2025年27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华经典诗词融入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黄春露;

    中华经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兼具审美性和思想性的瑰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符号和重要载体,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人文智慧,其蕴含了意境之美、韵律之美与思想之美等美育价值,为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创新内容,同时也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经典诗词拓展了多元化的实践途径和方法。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其拥有资源整合与空间服务的优势,在高校美育体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本文从传播策略、资源建设、活动设计、技术赋能等维度系统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关于中华经典诗词文化美育平台的构建路径,深入分析了经典诗词文化美育实践特点,为高校图书馆创新美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2025年27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五育并举”导向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STEAM化课程开发路径研究

    穆森;朱雨朦;

    在“五育并举”政策导向与乡村振兴战略双重背景下,本文聚焦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创新转型,探索STEAM教育理念与农业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发路径。通过解构劳动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逻辑,构建“农业+”跨学科课程模块体系,并从目标定位、内容重构、方法创新、评价构建、资源协同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涉农职业院校开展跨学科劳动教育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助力培养兼具工匠精神、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

    2025年27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才教育理论

  • 高职院校轨道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骆海燕;

    随着高铁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已难以满足轨道交通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优化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轨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轨道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2025年27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BOPPPS模式的《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谢思艳;

    《国际贸易学》作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课程。针对《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提出基于 BOPPPS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从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实践运用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几个方面对教学创新设计进行阐述。最终通过教学效果呈现,验证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的有效实施,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性、创造性的融入课程思政,优化教学效果,以期为《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27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技术赋能美育课堂让技术与艺术达成“共谋”

    任梦婕;姜梦雨;

    数字技术与美育课堂的深度融合,正推动艺术教育从“技术工具化”向“价值共生”的范式转型。当前聚焦的核心矛盾在于技术效率与艺术本质的张力,提出“以艺驭术”的融合逻辑。通过解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审美感知、创作实践、文化理解中的双重效应,揭示技术赋能下艺术教育的突破与风险:既突破时空限制激活审美体验,亦面临工具理性挤压艺术景观的异化危机。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构建“情境共生”“双向赋能”“伦理规约”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探索数字时代美育课堂中技术与艺术从“博弈”到“共谋”的生态化融合模式,为平衡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框架。

    2025年27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农科背景下《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为例

    陈小龙;杨珊;

    《基础生物化学》作为农业高等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团队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在农业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课程团队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团队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以及成果体现,通过在新农科背景下课程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5年27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金融学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路径研究

    沈斯文;李文禹;

    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更加先进,其以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面对新质生产力需求,高校金融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要做出调整,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数字化与科技素养、跨学科融合能力、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化视野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产教融合模式契合新质生产力需求,高校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本文基于教学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并针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提出重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推动校企合作、明确权责分配等建议,现梳理成文,旨在为一线教师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2025年27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场景角色为中心的“六维能力贯通” 的个性化探索式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课程

    陈能佳;黄蕾;邓斯梅;蒲星宇;

    本文针对AI时代财会人才能力转型需求,提出构建“场景角色驱动+六维能力贯通”的个性化探索式教学模式。以《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课程为例,通过整合“技术+商业+AI+伦理”四维竞争力,设计“理论-技术-应用”三阶递进教学内容,借助场景式探索、AI 辅助及多维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在智能财务领域的实践创新与业财融合能力,为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课程改革提供实践范例。

    2025年27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健康与安全

  • 辅导员心理抑郁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探析

    管宝珠;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高校育人成果和校园稳定。近年来,辅导员心理抑郁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情绪低落、职业倦怠甚至躯体化症状。如何有效缓解高校辅导员心理抑郁问题,已经成为现在高校领导层主要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宏观环境、培训资源、工作内容、个人特质及职业回报五个维度分析了抑郁问题的成因,包括工作边界模糊、行政事务繁重、心理支持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职责划分、完善心理培训、提升职业回报等系统性对策,旨在构建辅导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保障其专业效能,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年27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党建引领“美育+”膳食宝塔育人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党群关系的实践探索

    李晓琳;陈晓如;施晓萍;

    本文聚焦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探索党建引领下“美育+”膳食宝塔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结合党建引领和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本文通过党支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综合实践案例,展示了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增进党群关系方面的积极效果,总结了“美育+”膳食宝塔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了党群关系,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和党群关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5年27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 产学研背景下的研究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初探

    刘鹃;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已经实施多年,但在其背景下的研究生日常事务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高校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工作中的“越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的“缺位”;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实践活动的目标设定和评判标准的“错位”;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实践活动在具体环节上的“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就我国产学研背景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从法治化、社会化、市场化、基地化、专业化、数字化、精细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025年27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系统化思维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

    李冲;

    在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凸显的背景下,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弊端渐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实践。然而,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剖析,建设中存在结构失衡、主体缺位、技术滞后和文化薄弱等问题。本研究基于系统化思维,深入解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由物理空间、治理主体、数字平台和文化生态构成的系统架构,剖析各层级现存的问题及缺乏顶层设计、反馈机制缺失等深层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包括推动物理空间与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共治治理体系、打造数据驱动智慧社区、培育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研究表明,以系统化思维整合各要素协同发展,可有效提升社区育人实效,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从而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27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礼仪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的研究

    王俪桥;

    本文聚焦礼仪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礼仪文化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阐述礼仪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包括塑造职业形象、提升职业素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同时,剖析当前高职院校礼仪文化培养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进而促进礼仪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5年27期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指导现状与优化途径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为例

    郭思嘉;徐蓉;

    近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机会得到了极大改善,政府的各类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变多。但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业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其成因错综复杂。如何利用好学校及学院的各项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西安财经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指导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的成果及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建议,旨在促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27期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院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陈彤敏;吴素春;唐世锭;何志云;

    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就业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出现的“慢就业”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慢就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通过实际调研,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这四个不同的维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导致“慢就业”现象的各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目的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27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社科综述

  • 基于社会文化认同理论的宁夏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何如洋;

    本文以社会文化认同理论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在宁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重点分析宁夏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以及社会文化认同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宁夏地区的特色和文化优势,系统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的宁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构建多元一体文化认同体系、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优化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增强旅游体验模式、强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以及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策略,以期为新时代宁夏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025年27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及创新实践研究

    牛欢;

    为探究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系统剖析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及创新实践路径。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凭借其蕴含的丰富资源、强大精神纽带及深刻生态智慧等优势,可通过文化产业融合、乡村治理创新以及生态保护实践等路径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针对当前实践中面临文化传承断层与产业转化不足等挑战,相关部门需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培育以及科技赋能等加以解决,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维度的参考。

    2025年27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基于OBE理念的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李林;

    为提升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海外市场对复合型汉语教学人才的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培养模式在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培养框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与校企合作等具体案例,优化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整合理论与实践,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数字化教学技能,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以助力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025年27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朱艳琳;覃伟丽;

    为提升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基于“专创融合”视角,探讨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的现状及短板成因,研究采用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拓展、师资队伍优化及校园文化营造等策略,构建了“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结果表明,“专创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其创业实践能力,并通过跨学科课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及行业专家指导等方式,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以期为高职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5年27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终身学习视角下新加坡教育模式对中国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的启示研究——基于内蒙古教育系统海外研修项目及实践

    季敏慧;李伯婧;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新加坡终身学习理念及实践对中国开放大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终身学习理念核心特征,包括政府主导的系统性政策、学校层面支持和社会营造学习氛围的剖析,对比我国开放大学发展面临的顶层设计不完善、教学实施与师资存在短板、技术应用与资源整合困难等挑战,提出我国应加强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构建融通的教育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以此推动开放大学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发展,从而助力学习型大国建设。

    2025年27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研究

    刘成;李玉玲;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度剖析产教融合的功能定位,并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联合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从“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支持保障”四个方面系统探讨其运行机制,创新性提出“完善机制驱动、创新合作模式、优化环境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完善评估反馈”五大策略,旨在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27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表现与困顿探究

    姜文静;

    为全面了解职业本科院校专科课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表现,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教材的选择与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转化、教材优化四个维度对职业本科专业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存在着教师可选空间小,教师依赖教材程度高,教师对教材转化沿用普通本科教育手段,教师对教材优化能力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教材出版提高教材质量、提高新形态教材可教性、利用活页式教材及时更新优化等措施,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

    2025年27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构并举”提升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

    刘彤;安慧心;

    本科教育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如何寓科研于教学,将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建立多维度渐进式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效提升财经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实现科研教学双促进,是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的理论知识掌握转向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并重的复合型要求。然而,当前财经类专业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脱离实际、研究方法陈旧、写作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研究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试点,提出“三构并举”的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通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课程体系与实践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新模式。

    2025年27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面脱贫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的研究——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

    陈晓如;廖坤畑;李晓琳;庄宇婵;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型,关注学生多维贫困问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探索精准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构建“经济帮扶+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资助育人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本文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全面脱贫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2025年27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行业资讯

  • “三个如”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价值

    林洁;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尽管高校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独立性不足、业务规范缺失、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明确新时代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指出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三个如”要求在高校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以期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时代创新发展,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27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档案馆构建大学记忆的现实困境与策略研究

    王晓宇;

    大学记忆是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职能活动演变的见证,其形成与发展依托于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档案材料,对师生的价值引领以及学校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客观记录着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历程,是构建大学记忆的核心载体,其原始记录性更是为大学记忆的延续性与真实性提供有力支撑。而高校档案馆作为保存与管理档案的学校内部机构,应通过对档案的规范管理与价值开发主动担负起构建起大学记忆的主体责任。本文聚焦高校档案馆构建大学记忆的价值,剖析其在记忆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从制度、资源、人才等方面探索可行性实施路径。

    2025年27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