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晗;朱学伸;刘少华;闫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分子生物学》课程,依据课程的独特性质与特点,结合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深入挖掘并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展开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期为同类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27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丽萍;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独特价值,尤其对于老区高校而言,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音乐专业教学,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全面发展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分析老区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剖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路径,以期为老区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5年27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优优;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作为高校工科、管理类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广泛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本文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提出“三四五”全流程教学模式(三个落实、四个贯穿、五个潜移默化培养)。同时,结合线上课堂、MATLAB仿真、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这种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2025年27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佳艺;杨静;
本文构建具有适用性、指导性、操作性的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具体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基于CIPP模型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20名专家均完成两轮函询,专家积极性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2和0.853,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386和0.615;各指标的CR均<0.1;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院校机制”“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注重全面评价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对于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具有参考启示价值,同时提出提高建设质量的系列举措。
2025年27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健;张丽群;
将传统文化与师范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相结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本研究以张家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政教学素材开发与实践。研究路径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网,建立资源库;以深化理解为目标,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游戏活动案例集;以实践本位为引领,进行幼儿游戏传统文化教学实施与推广。研究成效包括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传统文化思政教学素材框架,促进教改深入,提高教学水平;构建了思政教学资源库,共享了教学案例;落实了师范培养,提升了育人效果。
2025年27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军;
教学反思日志在《高等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帮助教师发现教与学及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以促进复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重点分析了教学反思日志在《高等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给予培训提升反思意识、建立反思日志督导小组、及时跟进反思评价工作、及时开展总结反思工作几方面的应对策略,力求达到发挥教学反思日志作用,提升《高等数学》任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目标。
2025年27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春花;
本文聚焦“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入探讨通过“三轮驱动”实现立体化教学创新实践路径,即学校和社会协同实现“全员育人”;老师从教学内容、技术、方法、评价等维度驱动课程育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信念意志并践行所学,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协同育人,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与感染力,提出以“外围协同、教师引领、学生联动”为核心的三轮驱动教学创新路径。通过分析信息时代的学习特点、国家教育导向以及思政课程现存问题,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其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5年27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伟;李岩;
为了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途径,提升其实效性和针对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结果表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育方式单一化、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评价机制僵化等局限性。通过课堂主渠道创新、实践育人路径、网络思政阵地建设以及文化浸润与环境营造等多元化途径,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分析认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融合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关键,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27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德湘;姜又双;
本文聚焦于“三协同”(管理协同、教育协同、帮扶协同)育人理念,深入探讨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路径。通过系统分析各协同维度的内涵、运行逻辑及相互关系,结合新时代学生成长特点与教育需求,提出构建组织联动、资源整合、评价优化等多层面协同机制与策略。旨在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局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全面性,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发展,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撑。
2025年27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玉香;崔路;
在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孔繁森精神作为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孔繁森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深刻内涵,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实现精神传承与价值引领。然而,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孔繁森精神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面临诸多实践困境,如资源整合存在学段衔接不畅、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应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教学资源库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有效推进基于孔繁森精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应用,需构建学段衔接的资源整合机制,强化系统性资源开发,完善多元应用机制并探索创新路径。同时加强师资协同与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孔繁森精神教学资源库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发挥更大效能,推动孔繁森精神育人价值从“有效覆盖”向“深度浸润”的迭代升级。
2025年27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滕茜茜;
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文本分析法剖析DeepSeek赋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DeepSeek凭借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助力高校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高校通过构建智能化教育资源库、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创新互动教学模式等策略,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实践方向。
2025年27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戴杰;
为探究数字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精准化育人体系和协同化治理平台,可有效提升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需通过强化数据安全治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完善技术伦理规范等策略破解技术应用中的潜在风险,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撑。
2025年27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柳青;刘海成;
新时代如何站在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器乐》课堂教学,以进一步推动高校美育水平与育人效能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聚焦冀东地区的非遗代表——评剧、滦州皮影与乐亭大鼓,剖析其在高校《器乐》课程中的融入现状与存在困境,如文化转化不足、思政内容表浅、师资文化素养欠缺及学生文化认同局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美育视域下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第一,构建跨学科融合与文化体验并重的课程体系;第二,打造集劳动教育、心理健康与美育协同推进的育人机制;第三,探索“校地协同+数字赋能+动态评价”的综合改革模式;第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从课堂层面与制度建设双线推进,丰富高校美育内容,为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与育人保障。
2025年27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媛媛;陈雪纯;
当前我国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尤其是移动融媒体的出现,让每一个主体都能成为媒体和人群的中心和焦点,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对广西5所高校10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深入研究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分析其问题和成因,并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建设、强化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移动融媒体阵地建设及强化构建多维立体的移动融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平台等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建议。
2025年27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林;
为提升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海外市场对复合型汉语教学人才的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培养模式在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培养框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与校企合作等具体案例,优化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整合理论与实践,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数字化教学技能,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以助力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025年27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艳琳;覃伟丽;
为提升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基于“专创融合”视角,探讨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的现状及短板成因,研究采用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拓展、师资队伍优化及校园文化营造等策略,构建了“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结果表明,“专创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其创业实践能力,并通过跨学科课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及行业专家指导等方式,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以期为高职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5年27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季敏慧;李伯婧;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新加坡终身学习理念及实践对中国开放大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终身学习理念核心特征,包括政府主导的系统性政策、学校层面支持和社会营造学习氛围的剖析,对比我国开放大学发展面临的顶层设计不完善、教学实施与师资存在短板、技术应用与资源整合困难等挑战,提出我国应加强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构建融通的教育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以此推动开放大学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发展,从而助力学习型大国建设。
2025年27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成;李玉玲;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度剖析产教融合的功能定位,并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联合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从“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支持保障”四个方面系统探讨其运行机制,创新性提出“完善机制驱动、创新合作模式、优化环境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完善评估反馈”五大策略,旨在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27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姜文静;
为全面了解职业本科院校专科课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表现,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教材的选择与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转化、教材优化四个维度对职业本科专业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存在着教师可选空间小,教师依赖教材程度高,教师对教材转化沿用普通本科教育手段,教师对教材优化能力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教材出版提高教材质量、提高新形态教材可教性、利用活页式教材及时更新优化等措施,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
2025年27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彤;安慧心;
本科教育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如何寓科研于教学,将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建立多维度渐进式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效提升财经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实现科研教学双促进,是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的理论知识掌握转向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并重的复合型要求。然而,当前财经类专业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脱离实际、研究方法陈旧、写作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研究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试点,提出“三构并举”的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通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课程体系与实践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新模式。
2025年27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晓如;廖坤畑;李晓琳;庄宇婵;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型,关注学生多维贫困问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探索精准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构建“经济帮扶+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资助育人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本文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全面脱贫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2025年27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