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智


理论前沿

  • AI赋能下外语实践教学的理论框架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兰华英;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外语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出发,构建了AI赋能外语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该模式以智能诊断为基础,实现了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精准评估;以交互式学习支持为核心,借助智能对话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外语实践;以数据驱动为导向,通过学习行为分析优化教学策略。

    2025年19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驱动化学课程动态评价体系构建及学习行为分析应用

    刘卓;富国亮;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化学课程评价方式逐渐向动态化、精准化转变。本文深入探讨大数据驱动化学课程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学习行为分析中的应用,阐述了构建该体系的重要意义和大数据技术、动态化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体系设计原则、数据来源与整合、动态评价模型构建的过程;探讨了学习行为分析在教学优化中的应用,包括行为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关键分析维度以及基于分析结果的教学策略优化。针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数据隐私、教师数字素养、资源整合、教学环境与学生适应性等挑战,提出采用混合评价模式、跨学科协作、学生适应性评价优化等应对策略,旨在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2025年19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创新

    吴海顺;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评价方面还存在偏重知识传授、内容陈旧枯燥、形式单一呆板、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四维”策略,旨在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知行合一的思政教学新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程育人实效,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5年19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教学与实践

  • 新高考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

    秦文莉;马增岭;

    本文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介绍了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目标,阐述了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针对课程思政展开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课程里所潜藏的思政育人元素予以挖掘提炼,提出了三条教学策略:“创情境,润人文”“抓时机,透思政”“搭桥梁,融学科”。分层次结合典型案例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敏锐捕捉化学知识和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关键节点。进而将知识的讲授、能力的锻炼以及价值的导向紧密结合,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达到浑然一体的融合状态,切实收获到和风细雨般不着痕迹的育人成效。

    2025年19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改革: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

    王小明;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当前《外贸函电》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策略,包括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建设与发展师资队伍以及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提升其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

    2025年19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张效科;杨爱秋;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成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财务决策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还能通过“三全育人”和“知行合一”等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嵌入思政元素,并结合校企合作与社会实践,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需要通过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等保障措施,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深入实施,以培养具备制度自信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财务管理人才。

    2025年19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创新模式探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陈卜;

    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育训结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产教融合与思政课教学都是“知”“行”转化的重要环节,两者同向而行,因此产教融合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更是机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应致力于服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提炼不同专业人才成长发展所需要的思政元素,挖掘校内外思政资源,制定出产教融合背景下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模式。

    2025年19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背景下基于专业课程思创融合的模式探索与实施路径——以《高铁变电所运行与维护》为例

    陈彦初;徐芳;

    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实现思创融合的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思创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中尚未找到思创融合实施的着力点。本文基于专业课程分析了思创融合的必要性,并探索了基于专业课程思创融合的模式。随后以《高铁变电所运行与维护》专业课程为例,充分挖掘思创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增强“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广价值,对促进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19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商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

    黄依婷;吴金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职业院校相继开展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跨境电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思想素质。通过了解国家关于跨境电商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蓝图,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思政教育融入跨境电商课程是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保障。基于此,本文对跨境电商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探讨。

    2025年19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教学评估”背景下地方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王大桂;张谦;陈立爱;黄磊;

    在高校教学评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指标不断拔高,德育要求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阶段。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课程德育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地方高校理工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仍然存在着融入生硬、学生投入度差、学习效果难检测等众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与理工类课程的课程特点,以《工程光学》课程为应用对象,简述了近两年工程光学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成效及问题。希望能够为地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改革依据。

    2025年19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路径研究

    王晰越;王志浩;

    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且内涵深厚,有着显著的鲜活性和育人性,将其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增加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活力,铸牢立德树人之魂。近年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受到了国家和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是立德树人主阵地,两者目标一致且价值共通,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新时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政课的历史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以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2025年19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研究

  • 甘肃特色文化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

    王欣月;

    甘肃省有漫长的文化历史,其文化底蕴以多元特色文化的形态得到表达,可以在众多领域提供文化支持。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甘肃特色文化可以作为优质文化资源,为高校创新课程思政带来崭新的可能。因此,甘肃高校应正确地认识并重视当地特色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甘肃特色文化中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优质资源,通过引入地方特色文化增强课程思政的文化内蕴。为此,甘肃高校应深入分析甘肃特色文化资源的特征,把握其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原则,以便为后续选取路径促进其应用的实践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19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理念下《经济学基础》推进“三全育人”的路径研究

    赵琦;

    本文以教学过程为主线,系统梳理了课程思政理念下依托课程推进“三全育人”的路径。一是要抓住学情分析的着力点,明确顺应意识形态、经济环境、AI技术的发展变化,这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重心所在;二是要找准课程思政设计的契合点,明确课程思政要与学生发展契合、与课程内容契合、与社会发展契合;三是要把握好课程思政推进“三全育人”的关注点,在设计实施全过程与学生建立连接,真正体现“全”和“育”;四是要厘清课程思政设计的思路,即满足需求、支撑目标、强化成效。本研究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实践探索为例,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理念下推进“三全育人”的具体方法,且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2025年19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理论研究

    张爽;颜成英;宋洁蕾;

    本文立足于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带来的深刻挑战,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顺应技术革新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思政教育时代性和有效性的内在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痛点,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推动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期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5年19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吉林“三地三摇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陈美霖;任传华;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第一个一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红色资源和不朽的感人故事。“三地三摇篮”作为吉林省红色记忆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育人价值。本文对“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的内涵进行论述,并对“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关联性以及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水平开展提供助力。

    2025年19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生物统计学》课程思政教育初探

    冯世静;韩珍;周鹤莹;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多侧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此,本文提出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等,并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调整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物统计学》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其严谨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和探索,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思路。

    2025年19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破局与革新: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路径探索

    李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承担着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组织架构、活动形式、工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5年19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鲁璐;

    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场所,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异常重要。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多元化思想不断涌入校园,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变得复杂起来。基于此,本文全面梳理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结合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希望为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2025年19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

  • 人文关怀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问题审视与实践路径

    杨敏;

    人文关怀是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精神成长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全面关怀,是人的信仰、价值、理想、品格的集中反映。开放型社会结构使家庭、学校、社会联系更加直接紧密,本研究立足人文关怀,从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视野出发,横向联系、统一行动,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优势,取长补短、协调一致,实现协同育人目标。以系统思维挖掘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审视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相应实施路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025年19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四史”融入高校实践教学路径研究

    吴文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们的革命和奋斗足迹遍布中华大地,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对其合理有效地利用,能够使高校思政课吸引人、启发人、激励人。如何对其进行系统整合,科学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以“四史”为主线脉络对革命文化进行分类归纳、系统整合,深入探索“四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径,旨在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025年19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S职业学院为例

    张燕;李进豪;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与学生专业特色结合较少,难以深入应用专业知识,不能准确反映融合成果等现实问题。为探索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高职院校须融合劳动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特色的融合,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且富有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2025年19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才教育理论

  • 基于OBE理念的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大数据财务分析》课程为例

    贾莉莉;

    为适应“数智化”时代对财会人才培养的转型需求,解决目前的教学痛点,本研究基于学生财务分析决策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大数据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通过构建“三阶五维”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线下”案例教学、智能可视化实践教学、“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和全过程考核评价五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初阶认知阶段、中阶提升阶段,到高阶应用阶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2025年19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能+OBE理念下《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婉;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智能+OBE与现代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OBE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将智能技术融入OBE教学,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教学活动、丰富课堂互动方式、教学效果实时反馈与学习资源个性推荐。本文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分析智能+OBE理念下专业基础课程目标、过程、评价与反馈等的改革方法,并重点分析了职业院校实现智能+OBE理念教学的实施要点,为后续智能+OBE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2025年19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翻转课堂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研究

    何卓宇;

    《组织行为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当前《组织行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被动学习、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在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应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组织行为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针对《组织行为学》翻转课堂构建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在《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2025年19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李军燕;

    本文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创新,从成都锦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理论,围绕课程核心目标,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主要研究包括教学改革重点问题的解决、混合式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资源建设、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研究表明通过“人文与数学”相融合的教学内容改革和“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程获得了学生、督导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2025年19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医教协同”教学模式的中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唐亚楠;郑秋合;

    医教协同作为深化中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路径,对破解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思维培养薄弱等关键问题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教育部《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指导框架,系统探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阶梯式课程体系重构、三维临床实训平台搭建等改革策略。重点解析“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机制在中医辩证思维养成中的作用机理,为新时代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实践范式。

    2025年19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多元教学评价模式创新研究

    王晶;徐娜;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护理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研究聚焦《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探讨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多元教学评价模式创新。通过分析数字化转型对护理教育的影响,结合多元教学评价的理论框架,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构建灵活的评价标准体系、加强数字化评价工具的研发与验证、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评价能力以及建立学生反馈机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为护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2025年19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工科视域下《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导向教学模式探索

    袁克阔;习羽;孙佳伟;吉延峻;

    我国幅员辽阔,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岩土工程勘察是各类工程建设的前提。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一门核心实践课程,《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广泛的学科交叉性和高度的实践性。通过本科教学改革,强化跨学科融合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应对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新工科视域下,探索《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对课程现状的分析,优化和重构了符合学校定位和行业特点的核心知识点,设计了富有实效的教学实施过程。旨在提升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行业就业形势新变化。

    2025年19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院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析

    张贺;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因此,本文探讨高职院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提出该课程应加强学科内容的实用性、时代性、适应性,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互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通过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025年19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 基于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构建路径

    康佳茜;

    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高校与社会需求对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招生与就业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调整高校的招生策略,优化生源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的深化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研究通过构建反馈机制,实现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的动态优化,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19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探究

    黄祎雯;

    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三全育人”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入,有效推动了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基于此,本文主要指出“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并重点探究“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旨在指导相关行业人员深刻理解“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内涵,立足“三全育人”视角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

    2025年19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服务效能评价体系研究

    牛文尧;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深化与拓展,学生的校园生活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不仅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也对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聚焦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特点,结合CIPP模型,旨在构建一套符合全面、系统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评价体系,为提升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价值引领、优化服务流程、增强数字赋能等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2025年19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辅导员的跨文化传播与角色转型

    朱羽佳;孔帅;石茜;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在引领当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程中,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播双重责任。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辅导员从传统教育者向文化生产者的角色转型路径,提出了通过新质生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策略,并结合理论框架与技术手段,探讨了辅导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研究指出,新质生产力能够为辅导员赋能,是推动其成为学生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播的关键力量。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结合的理论基础,并从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的前瞻性视角探讨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2025年19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民航类院校翻译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路径创新研究

    侯静华;丁鑫澎;

    招生是学生培养的第一道关口。生源质量高低是学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调研三所具有鲜明民航特色高校的MTI研究生生源质量情况,发现民航类院校的MTI研究生生源存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第一志愿优秀生源比例较低、本校生源数量较少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高校应在翻译硕士招生中要通过紧贴学校行业特色,吸引选拔优质生源,发动导师、在读研究生、校友等多个团体,采取多种举措,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吸引本校优质生源,与其他航空类、民航类院校探索合作模式,内培外招,提高第一志愿生源质量。

    2025年19期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学院新入职青年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基于40名高职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

    丁强;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职学院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存在着需求多样、教学与科研能力参差不齐、自我意识较强、身份角色转换意识和愿望不强等问题,因此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初必须接受一定的入职教育培训。当前,部分高职学院对新入职教师的教育培训不够重视,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本研究根据新时代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目标要求,构建以“培导助”为骨架的教育培养体系,旨在有效进行高职新入职青年教师教育培养,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和人生理想教育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高职学院实实在在的关心关爱,使教育培养充满温度和温情。

    2025年19期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社科综述

  • 新时代大学英语巩固文化主体性的研究与实践

    张姝瑜;陈飞;韩小卫;

    本研究探讨了新时代大学英语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现状及可行性方案。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教育,其文化主体性建设具有多重价值。然而当前大学英语在中华文化主体性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论证了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材内容、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实施、重塑教学评价等多维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英语对文化主体性的培养效果,助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具有文化自信、文化定力、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时代新人。

    2025年19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医学类高职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探究

    陈颖;

    本文以党支部建设工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医学类高职院校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展开研究。首先,就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通过对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现状的综合调查,详细梳理了院校在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着重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性地分析;最后,通过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相关要求以及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情况的综合考量,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点进行了详细列举。以期通过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校党支部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的综合提升。

    2025年19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地方本科院校基础通识课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程国;李超;刘亚亚;李亚文;

    本文探究了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数学、物理、电子、化学、计算机等基础通识课课程群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通过对当下现状的探索,剖析现存问题,从思政元素挖掘、协同机制搭建、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完善等多个维度,提出具有系统性、实操性的协同育人路径。同时,结合丰富多元、贴合实际的实践案例,详尽阐述其实施成效。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力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进程,从而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2025年19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业链思政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教学的创新实践与育人路径

    剌啸媛;

    高校思政课在产业链上讲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思政课内涵建设、培养学生时代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结合产业链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本文探讨了在产业链上讲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历史脉络、科学内涵及现实路径的方法,提出了通过思政课程有效衔接、教师“走出去”与“引进来”以及产教融合平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实践,为思政课改革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2025年19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双轨驱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纵横融通新路径

    王楠;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校应将“三全育人”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双轨驱动”机制实现育人体系的纵横融通。本研究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重点探讨“价值引领+能力本位”双轨并行的育人模式创新,从组织架构重构、课程思政深化、产教融合协同三个维度系统设计实施路径。旨在破解传统育人模式中存在的碎片化、单一化问题,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共同体,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2025年19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共建育人机制及路径研究

    陈湛方;石磊;

    本文聚焦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校企共建育人机制及路径。首先阐述相关理论基础,剖析该专业实践性、综合性和数字化的特性及人才培养需求。其次指出当前校企共建育人存在合作深度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最后构建了目标协同、资源共享等育人机制,并探索深化校企合作层次、优化课程体系等路径。旨在推动该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既具扎实专业知识,又掌握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酒店行业发展需求。

    2025年19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张海燕;邓维娜;

    本文探讨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路径。研究分析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阐述了企业需求反馈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企业需求反馈机制的策略,包括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就业市场调研长效机制、成立企业专家顾问团、构建有效的校友信息网络和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同时关注新质生产力,探讨基于企业需求反馈优化课程体系的路径,包括调整课程目标与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最后,提出了促进企业需求反馈有效支撑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为推进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19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职跨专业教育模式优化策略研究

    冯璐;薛琦;

    在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正经历着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一专业技能。开展跨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出具备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下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高职院校跨专业教育主要面临着课程体系与新质生产力需求脱节,跨专业教学资源缺乏且难以整合,师资队伍无法满足跨专业教学要求以及评价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在探索跨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构建动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课程体系,解决跨专业教学资源薄弱的问题,打造多元复合型师资队伍,完善跨专业教育评价与保障机制。

    2025年19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导向三聚焦四平台”:培养新质湘菜人才的实践育人路径——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邹华;

    实践育人是促进职业教育适应性、吸引性的助推器。产教融合高质量建设目标导向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明了更清晰的路线图,即实践出真知,实践育新人。高校应不断创新实践育人路径,拓展校内外实践育人空间和阵地,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立足产业结构优化更新,聚焦学子综合职业素养习得,在联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过程中,通过校内外系列实践矩阵活动,不断涵养职业学子产业情怀和职业信心,引导大学生做到知、信、行相统一。进而不断为市域经济提供湘菜产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能和青年力量。

    2025年19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祝佳辰;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应肩负起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深化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后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号召,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大力推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基于深度学习利用翻转课堂开展思政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从深度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内涵及联系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形式化现象明显、教学设计不足、实践体验欠缺等问题,从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基于深度学习提出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策略。

    2025年19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行业资讯

  •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教育创新研究

    方瑾毅;

    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站在网络时代发展的角度,将关注的视角对准网络化教学,围绕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结合网络时代发展特点,分析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通过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的深入调查,对其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再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最后,指出高校需要在强化网络教学资源甄选力度、转化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网络信息素养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025年19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汪纯峰;

    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构建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大思政课”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深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满足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同时强化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大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通过分析其应用价值与案例实践,提出了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认同感与参与度,为思政课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19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